生猪产业稳定发展 国人端稳“肉盘子”
这一年,克服资源环境约束和疫情冲击,从中央到地方继续出台落实多项生猪生产支持政策,我国生猪产能恢复目标提前完成,二季度已完全恢复产能;
这一年,生猪价格重回正常区间,曾一度因肉价高企“吃不起肉”的日子已经过去;
这一年,多部委建立了生猪全产业链信息权威发布制度,农业农村部印发《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暂行)》,填补了生产端逆周期精准调控的政策空白,为稳定产业发展、防止价格大幅波动出了关键一招;
这一年,生猪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预计今年生猪养殖规模化率首次达到60%,全国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超过76%……
“十四五”开局之年,在全国上下的共同努力下,“猪”事交出了令人满意的成绩单,满上了消费者的“肉盘子”、托住了养殖户的“钱袋子”、稳住了对国内CPI的影响,为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作出了重要贡献。
综合施策上下联动
生产恢复目标提前半年完成
临近年末,天气寒冷,正是贴膘囤肉时,此时不少居民都感受到了猪肉价格的下降。“现在猪肉比去年这个时候每斤大概便宜8元—10元,我打算多买些猪排,回家做糖醋排骨吃。”近日,北京市顺义区李桥镇南半壁店村农贸市场里,消费者高女士说。在该市场里,有不少人在摊位前选购猪肉,前腿肉每斤12.5元,后腿肉每斤14.5元,特价排骨每斤19.9元。除了菜市场,在北京市朝阳区的一家物美超市里,前腿肉每斤售价13.9元,后肘每斤9.9元,特价鲜前排每斤15.9元。
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显示,2020年最后一周,全国活猪平均价格34.80元/公斤,全国猪肉平均价格51.65元/公斤。截至今年12月第1周,全国活猪平均价格18.33元/公斤,同比下降38.3%;全国猪肉平均价格28.91元/公斤,同比下降36.9%。
价格下降,最主要的原因是国内生产供给增加。2019年底,农业农村部制定了《加快生猪生产恢复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其中确定2021年的生产目标是恢复正常。到今年二季度,生猪产能已完全恢复,提前半年完成目标。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10月末能繁母猪存栏4348万头,同比增加6.6%;前三季度全国猪肉产量为3917万吨,同比增长38%;1—10月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屠宰总量20940万头,同比增加66.6%。
“产能恢复目标提前完成得益于从中央到地方的综合施策。”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局长杨振海介绍。今年,农业农村部多次开展生猪生产形势专题调研,客观研判形势;发挥部门协调机制作用,推动养殖用地、环评审批、抵押贷款等政策落地;加强技术指导与服务,督促地方加快生猪新建改扩建养殖场项目进度,尽快完工投产。
各地也不断落实扶持政策,上下联动,生猪生产恢复较快。
山西省继续对500头以上规模猪场临时流动资金贷款给予贴息补助;浙江省对列入省增产保供的新(扩)建万头以上猪场用于新增或扩大产能所需贷款给予1%的贴息;辽宁省开展生猪调出大县病死猪无害化处理与保险联动机制建设试点;湖南省加大林地使用政策对畜牧业的支持力度;四川省要求在重点保障乡村产业发展的新增建设用地中,优先保障生猪产业用地需求;河南省加强畜禽养殖禁养区动态监测,原则上禁养区划定5年内不做调整;湖北省对屠宰企业短期商业储备的冻猪肉给予39元/头的一次性电费和公检补贴;重庆市采取冻猪肉储备和活体存储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市、区(县)两级政府猪肉储备制度。
不少省份都拿出“真金白银”,出实招硬招,突破性地解决了养猪业多年面临的土地、环保、资金等“老大难”问题,有力促进生猪产业稳定健康发展。
逆周期调控发布全产业信息
助力熨平“猪周期”
伴随着生猪产能全面恢复,生猪价格进入下行通道,生猪养殖出现亏损,养殖户发展生产积极性受挫。
“生猪价格波动本身也是市场配置资源的一种表现,但是大起大落对行业发展、群众生活、稳定物价都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抑制和缓解猪周期,避免‘猪贵伤民、猪贱伤农’,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重大课题,也是我们工作的目标。”杨振海表示。
为此,农业农村部研究制定生猪产能储备方案,建立生猪全产业链信息采集、分析与发布制度,以能繁母猪存栏为核心调控指标,以产销大省、养殖大县和大规模养殖企业为抓手,探索完善逆周期调控措施。
今年8月初,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生态环境部、商务部、银保监会等6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9月,农业农村部印发《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暂行)》。
能繁母猪是生猪生产和市场供应的“总开关”,只要能繁母猪存栏量变动不大,仔猪生产就有保障,生猪市场供应和猪肉价格就能保持相对稳定。目前,农业农村部正在根据方案,密切跟踪能繁母猪保有量变化情况,在能繁母猪存栏接近正常保有量时及时发布预警,引导养殖场户及时调整生产。
“从前移了调控关口、明确了调控边界、压实了各地责任、稳定了市场预期这4个方面来说,《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暂行)》的出台意义很大。”农业农村部生猪产业监测预警首席专家、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王祖力认为。
王祖力表示,首先是前移了调控关口,让调控更及时、科学。以前的调控都是以猪粮比价作为调控指标,通常是猪粮比价已经低到一定程度,生猪养殖已出现明显亏损时政府才动手调控,时间上已经有点晚了。这一次以能繁母猪存栏量变化率作为调控指标,让调控时间节点提前。养殖环节还没亏损或猪价还没大幅上涨时,就能发现产能过高或过低,这时政府可及时出手调控市场,避免后期市场的大幅波动。其次,明确了调控边界。与以往不同,明确提出要保证全国能繁母猪4100万头的正常保有量和3700万头的最低保有量。再次,压实了各地责任。方案明确提出要建立产能分级调控机制,全国有总的调控目标,各地也有明确的能繁母猪正常保有量和最低保有量目标。最后,稳定了市场预期。明确提出在生猪养殖环节连续3个月亏损比较严重的时候,各地可以统筹资金对规模养殖场、种猪场等给予一次性的临时救助补贴,有利于稳定养殖主体预期。
截至目前,河北、辽宁、山东、河南、湖北、云南等26省份已制定出台产能调控方案,各自明确了“十四五”期间本省能繁母猪存栏量和最低保有量。
与此同时,全国规模猪场实现了全覆盖月度监测。农业农村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统计局,建立了生猪全产业链信息权威发布制度,数据覆盖生产、价格、消费、进出口、成本收益等领域,立足通过信息发布引导市场主体合理预期。
标准化规模化防疫病
生猪产业提质增效
“我们从事养猪行业几十年了,经历了好几拨‘猪周期’,猪价高峰的时候就已经想到会有低谷期,因此我们已经预判到今年的猪价下行周期并准备了应对措施。”北京顺鑫农业股份有限公司鹏程食品分公司养殖负责人张茂表示,鹏程从优化成本、提高技术、保证生物安全等方面提高生产效率,同时通过强化管理、替换更优质的种猪品种等方式来提升生产水平。
除了提升生产水平,各地还新建、改扩建了一批设计合理、管理科学、具备较高生物安全水平,符合环保排放要求的高标准现代规模化养猪场,生猪产业整体素质更高了。今年的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中,共有113家生猪养殖场符合标准。
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表明,预计今年生猪养殖规模化率首次达到60%,全国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超过76%。生猪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一大批中小养猪场(户)与龙头企业形成紧密型经营联合体,实现了向标准化规模养殖的提档升级。除了养殖场标准化示范创建,生猪屠宰企业标准化示范创建也在开展,全国合法合规生猪屠宰企业稳定在5500家左右。
同时,非洲猪瘟疫情报告数和扑杀生猪数均大幅下降,疫情总体平稳可控。截至目前,今年共报告发生非洲猪瘟疫情14起,累计扑杀生猪0.36万头。
据介绍,农业农村部做好新修订动物防疫法配套规章的制修订工作,建立健全动物疫病防控长效机制。制定落实重大动物疫病监测调查计划,修订发布新版《非洲猪瘟疫情应急实施方案》,完善动物疫情报告和处置制度,坚持奖惩结合和科学精准防控,及时规范应对突发疫情。同时,创新机制,将全国分为5个大区,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制度,完善政策措施,全面推进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分区防控。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和养殖场(户)开展动物疫病净化,建设无疫区和无疫小区,目前全国已建成62个高水平的非洲猪瘟无疫小区。
“良好开局只是第一步,下一步,将保持长效性支持政策稳定,构建现代化生猪养殖体系、现代化动物疫病防控体系、现代化畜产品加工流通体系,促进生猪产业绿色、高质量、持续健康发展,为国人端稳‘肉盘子’。”杨振海说。
(来源:农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