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奶业竞争力提升行动方案发布
本报记者 杨晓晶
日前,农业农村部印发《“十四五”奶业竞争力提升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加强全产业链建设,提升“本土”优势,到2025年全国奶类产量达到4100万吨左右,百头以上规模养殖比重达到75%左右。
《方案》提到的重点任务包括:优化奶源区域布局、提升自主育种能力、增加优质饲草料供给、支持标准化数字化规模养殖、引导产业链前伸后延、稳定生鲜乳购销秩序、提高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水平、支持乳制品加工做优做强等。
提升奶业竞争力
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我国奶业振兴取得显著成效。2020年,全国奶类产量3530万吨,百头以上奶牛规模养殖比重达67.2%,分别比2015年提高了7%和18.9个百分点。奶牛年均单产达到8.3吨,比2015年提高了2.3吨。规模牧场生鲜乳乳蛋白、乳脂肪等指标达到奶业发达国家水平,乳制品抽查合格率位居食品行业前列。全国人均乳制品消费量折合生鲜乳达38.2公斤,比2015年增长6.3公斤。奶业生产水平明显提升,质量安全达到较高水准,乳制品消费仍在快速增长,实现奶业全面振兴具备了良好条件。
但由于奶业生产成本高、产销衔接不紧密、产业链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等原因,产业整体竞争力不足,进口冲击严重。2020年,乳制品进口比2015年增长了70.4%,奶源自给率下滑了9.6个百分点,国产奶源市场份额下降与消费市场日益扩大形成了强烈反差,亟待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奶业竞争力。
针对上述现象,《方案》提出,统筹兼顾、抓主抓重,政府引导、多元投入,供需适配、消费带动,到2025年,规模养殖场草畜配套、种养结合生产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左右,饲草料投入成本进一步降低,养殖场现代化设施装备水平大幅提升,奶牛年均单产达到9吨左右。养殖加工利益联结更加紧密、形式更加多样,国产奶业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推进全产业链建设
当前,我国奶业面临复杂的形势。从国内看,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生鲜乳生产成本偏高,不少乳制品市场价格定位过高,乳制品供给对需求的适配度有待改善,产业链协调性有待提升。
“奶业面临着两个重要问题,需要技术进步来解决。”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产业经济室主任、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室主任刘长全认为,一是提高竞争力与稳定奶源自给率。由于资源约束,我国奶牛养殖的饲料、土地等投入成本高于其他奶业发达国家,只有通过技术进步获得更高的生产效率才能够扭转资源因素导致的竞争力差距。二是满足最广大消费者对价格亲民、营养安全的乳制品需求。奶业发展的主要矛盾是人均乳制品消费水平低、不同人群之间消费水平差距大,解决的关键是降低乳制品的成本与价格。
为此,《方案》重点提出“种养销”一体化的全产业链建设,在奶业生产能力提升整县推进方面,将抓住重点区域、突出重点环节,支持主产省加强优质奶源基地建设,启动实施奶业生产能力提升整县推进项目,立足于河北、内蒙古、黑龙江等3个实施千万吨奶工程的省份,打造奶业发展优势产区,推动奶业生产提质增量。发挥垦区产业集群优势,加强奶源基地建设。支持南方主销区奶源产能开发,重点支持适度规模养殖场发展,加强奶牛热应激技术服务支撑,开展饲料资源多元化综合利用技术研发,提高养殖场标准化管理水平,总结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南方奶业发展模式。“十四五”期间,支持100个奶业大县示范高质量发展。在东北和内蒙古产区、华北和中原产区、西北产区,支持80个年产量5万吨以上的奶业大县,其中,对内蒙古、河北和黑龙江3个省份支持比例不低于50%。在南方产区和大城市周边产区支持20个年产量3万吨以上的奶业大县,优化全国奶源布局。支持内容包括奶牛养殖草畜配套建设和高水平适度规模现代智慧牛场建设。
事实上,为了进一步控本提效,提高抗风险能力及长远竞争优势,近年来,全产业链建设也成为各乳企重点布局方向。伊利、飞鹤、君乐宝、蒙牛、澳优等龙头企业围绕着奶源建设、智能化建设等方面,不断增强其在产业链上的综合实力。
加强细分品类研发
近几年,随着国家政策的推进和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升,乳制品消费呈现多元化需求。为此,《方案》明确指出,支持乳制品加工做优做强,鼓励企业开展奶酪加工技术攻关,加快奶酪生产工艺和设备升级改造,提高国产奶酪的产出率,研发适合中国消费者口味的奶酪产品。提高乳清、蛋白浓缩物等奶酪副产品加工利用水平,开发羊奶、水牛奶、牦牛奶等特色乳制品。
“我国奶业发展要依托强大的国内市场,优化产品结构,改善供给质量。”中国奶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亚清指出,企业既要巩固壮大原有品类,也要努力开拓新品类。
而细分品类也成为各乳企近年来布局的重点,奶酪副产品、特色乳制品的研发成果不断出新。如蒙牛、伊利、君乐宝、光明、三元等乳企纷纷布局加码国内奶酪市场,在稳定发展液态奶的同时,力图把握奶酪发展机遇,寻求新的增长极。
“从‘喝奶’到‘吃奶’的转变,反映的其实不只是消费的升级,也是产业的创新升级。未来从主营业务到第二增长曲线,乳企在细分品类的竞争一定是更为激烈的,而伴随入局品牌的增多,细分品类也将迎来积极地发展。”业内人士说。
支持奶牛休闲观光牧场创建
加强消费宣传引导,用好“本土”优势,打好“品质”“新鲜”牌也成为“十四五”时期奶业发展的重点方向。《方案》强调,加大奶业公益宣传,扩大乳品消费科普,倡导科学饮奶,引导健康消费,促进乳品消费多元化、本土化,提升奶业竞争力。并提出通过行业协会等第三方组织,举办奶业20强峰会,支持奶牛休闲观光牧场创建,引导奶牛养殖与加工、消费、文旅、科普相结合,展示国产奶业发展成效,提升国产乳品消费水平。
近年来,“农业+旅游”新业态在各方推动下快速发展,其中,休闲观光牧场可以说是文旅产业的又一匹“黑马”。业内人士表示,农业农村部连续两年发布力推休闲观光牧场的通知,如今政策再次提到支持奶牛休闲观光牧场创建,有利于奶牛休闲观光牧场获取发展机会,深化消费者对奶牛养殖的科学认识,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提升自主育种能力
奶牛种业是奶业产业链的源头和支柱,解决奶牛生物育种“卡脖子”难题,对于推进奶业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方案》提出,提升自主育种能力。夯实奶牛品种登记和生产性能测定基础,扩大奶牛生产性能测定范围,推进奶牛生产性能测定数据在良种选育过程中的应用,健全奶牛生产性状关键数据库,建立奶牛育种数据平台,提高遗传评估效率,应用全基因组选择等技术,组建参考牛群,开展青年公牛联合后裔测定,培育后备公牛和验证公牛,建设国家奶牛核心育种场,增强良种自主供应能力。
此外,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也强调,全面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加快推进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收集,强化精准鉴定评价。推进种业领域国家重大创新平台建设。事实上,去年11月,全国种业企业扶优工作推进会就曾提到,大力扶持优势奶牛种业企业做大做强,打造种业振兴骨干力量。
“政策支持为奶牛种业发展带来利好,随着国内育种水平和自繁效率的提升以及胚胎移植等技术的应用,国内自繁奶牛供给能力也将逐步增强,利好奶业发展。”业内人士表示,国家在政策端已经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这意味着我国奶业将朝着健康、良性、有序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