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食品安全 汇聚热点新闻

中国食品网 > 三农资讯 > 详情

黑龙江鸡西:为农业振兴插上科技翅膀

22-08-26


本报记者 高 伟 通讯员 李钊仪

  近年来,黑龙江省鸡西市坚持以“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为引领,聚焦农业领域,解放思想、破局开篇、创新实践,组织专家技术力量,瞄准区域现代农业生产需求,补短板、强弱项、抓提升、促协调,推进全市农业高质量振兴发展。

  抓提升,补短板强弱项推进全程全面机械化 破除粗放发展观念,树立绿色发展意识。积极推广绿色水稻标准化机械整地、种子处理、快速插秧、机械收获和烘干等集约集成技术,探索推介节水灌溉、秸秆还田等新技术,绿色水稻全程机械化技术推广应用面积达255万亩。探索秸秆收后处理、条带整地和全量半量秸秆覆盖播种等农机作业模式。突出深松整地、免耕播种、高效植保等技术集成配套,大力推广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推广应用面积达258万亩。围绕全省大豆扩种工作,以优化“米豆”轮作、“稻豆”轮作关键环节技术模式为重点,强化农机装备配套和试验示范,为大豆分层施肥等栽培技术提供机械化技术支撑,大豆扩种总播种面积达131.8万亩。

  重实效,聚焦黑土地保护推广绿色耕作技术 破除资源依赖定势,转型发展,不断提高黑土地利用可持续性。加强垦地农业融合发展,在无人整地、无人插秧、无人植保等作业环节开展试验示范,探索研究智能化、高端化、精细化、精准化、精确化应用,推进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建立无人农业示范区及高新技术演示区3个。发挥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一线作用,在田间开展数据采集、性能测试等方面工作,积极推动和促进智慧监测、智能装备、作业精准化、管理数据化入村户到田间。示范推广旱地农业精细化耕作技术92万亩,示范应用植保污控防漂移技术326万亩。探索研究适合区域的保护性耕作技术路径与生产模式,全力推进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增强农民利用好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的理念意识,保护性耕作免耕播种技术应用面积达8.52万亩,水田保护性耕作春季应用面积4.75万亩。

  转方式,加快智能农机应用助力装备转型升级 破除因循守旧思想,改革创新,用技术进步推动农业标准化生产提质增效。推进农业智能传感与控制系统应用,依托平台建设和现实装备基础,着力在装备智能化、作业精准化、管理数据化、服务在线化方面取得进展和突破,提升现代农机装备数字化水平。密山市、虎林市、鸡东县成为全国500个率先建成主要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中的一员,全市农业综合机械化程度达98%以上。开展农业机械辅助智能装备情况调查,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数字农机方面的应用情况,着力加大先进适用的大型、智能现代化农机装备设施设备示范和引进推广力度,拓展智能农机应用领域与范围,保证装备持续稳步增长。全市装有全球定位服务导航系统(GPCS)的农机装备中,拖拉机1612台、水稻收获机26台、玉米收获机14台、插秧机32台,可视化监测设备安装达到4515台。

  强技能,着眼粮食保护工程做好减损增效技术服务 破除旧习惯,精准发力,提升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和生产技能。以玉米、水稻和大豆为重点,利用互联网、多媒体平台和微信群等多种模式开展线上技术培训,大力开展机收减损宣传活动,提高机手操作技能及实战水平,树立“减损就是增产”意识。共开展线上科技培训3次,培训技术骨干100余人次,专家线上线下指导农机检修40余次。积极组织专家技术人员,围绕种子清选、精量播种等内容,开展粮食提质增产减损技术示范推广培训活动,对从业人员分级分层分类开展了作业前技术技能培训,9500余人次参与学习。

  夯基础,强化作风建设持续提升推广人员服务能力 破除精神动力不足,走进田间地头,倾听农企诉求,提供关键技术,助力农户增产增收。发挥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主导作用,构建推广部门牵头,科研院校、生产企业参与,农民合作组织、农机大户配合的技术服务体系,开展点对点、面对面、一对一服务。16名农业专家与48个服务对象结对子。积极探索“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互联网+农机共享服务”等新模式,建立专家梯队人才队伍,灵活运用专家梯队与企业、合作社、农机大户及农机科技示范户结对帮扶,实行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服务、线上线下无缝对接。建立科技对接社6个、科技联系户12个、科技帮扶企业1个。推进无人机在水田施撒固体肥,增强作业精准性,实现节肥节药。目前,无人机田间作业面积达到500万亩。


0

热点排行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