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胖墩”也要营养到位
本报讯 (记者蒋梅)日前,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健康传播与促进专项基金、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健康传播分会、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四家机构联合发布了《“健康体重 健康未来”儿童青少年健康体重家庭行动倡议》(以下简称《倡议》),从知晓健康体重的判定标准、做好日常监测以及家庭合理膳食、培养孩子运动习惯和呵护孩子心理健康等5个方面,为家庭如何帮助孩子保持健康体重提出了相关建议。
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副会长、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主任委员孔灵芝介绍,一项近1.6万人参与的“你是否关心过孩子的体重问题”网络调查显示,超过2/3的家长表示比较关心或非常关心孩子的体重问题,但在网络评论中,有相当数量的家长表示苦于不知道有哪些有效的预防干预措施。“这恰恰是我们开展健康体重专题项目以及发布《倡议》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教授马冠生介绍:“肥胖对孩子的健康影响是多方面的。超重肥胖会影响到孩子的身高、体格生长,会影响孩子神经、心血管、呼吸、循环等系统的发育,会显著增加多种慢性疾病过早发生的风险,还会引发自卑、抑郁等心理问题。”
家庭是儿童青少年成长最重要的环境之一。国内外的多项研究发现,家长的食物供应方式和是否经常参与运动,对儿童青少年的食物选择和身体活动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倡议》提出:
认识到位,提升健康素养,认识超重、肥胖的危害。积极学习健康体重知识,了解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标准。提高对肥胖危害的认识,明确肥胖是一种危害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儿童青少年期肥胖如未得到有效干预,将会影响其一生的健康。学习营养、运动知识,有能力为儿童青少年合理选择食物和运动方式。
监测到位,定期测量体重,必要时遵循专业意见进行健康干预。家中常备身高尺和体重秤,定期为青少年测量身高、体重,做好记录,并参照相关标准进行评估。如发现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应及时咨询专业人员或到医疗机构检查,并遵医嘱进行健康干预。
营养到位,健康家庭饮食习惯,“五多”与“五少”。“五多”即多要求、多响应,对儿童青少年的饮食提出合理要求,多回应儿童青少年需求并合理引导,避免强制饮食或者过于放纵;多样化,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合理膳食搭配,适量增加新鲜蔬果、全谷物、奶制品等;多陪同儿童青少年共同就餐,营造良好的就餐氛围,同时多在家就餐、规律就餐;多给儿童青少年提供较小份量的食物,有助于减少肥胖发生风险;多看标签,采购预包装食品前查看营养标签,选择有利于儿童青少年健康的食品。“五少”即减少挑食、偏食习惯,不将食物当作奖励或安慰儿童青少年的手段;少油盐糖,烹饪时减少煎、炸的方式,可采用蒸、煮、炒的烹饪方式,减少油、盐和糖的用量;少(低)能量、高营养,选择低能量、高营养密度的食物和零食,如蔬菜、水果、奶制品、原味坚果等,减少高能量密度、高油、盐、糖的零食,少喝或不喝含糖饮料;少加餐,培养规律就餐习惯,减少放学后、晚饭后及睡前的频繁加餐;不视屏就餐,用餐时不看电视、手机或其他电子产品。
此外,《倡议》还提出运动到位,营造共同运动的家庭氛围,应当帮助或陪同儿童青少年参与多种多样的体育锻炼,打造适于运动的家庭环境。呵护到位,倾听儿童青少年的观点,理性响应儿童青少年的需求,在尊重儿童青少年的前提下,以共同参与、鼓励、劝说等方式制定健康的家庭健康行为习惯。
据悉,为积极配合和助力“健康中国行动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和《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实施方案》的实施,国家卫健委疾控局、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中国记协办公室指导的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今年启动了“健康体重 健康未来”专题项目,此次《倡议》的发布是其中的重要内容。该项目由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提供学术支持,并得到诺和诺德中国的支持。项目还将进一步对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干预进行系列调研,就相关科学研究和行之有效的干预案例进行梳理,并提供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体重的相关行动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