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食品安全 汇聚热点新闻

中国食品网 > 健康养生 > 详情

美国营养学会评出2021年度营养学研究热点

22-01-26

  2021年刚刚过去,哪些研究反映了营养学研究年度趋势?美国营养学会从《营养学杂志》《美国临床营养杂志》《营养学进展杂志》《营养学发展现状杂志》等4本期刊中选出了最受媒体和自媒体关注的15篇文章。现梳理如下:

  肉类摄入与痴呆事件风险

  该研究纳入了英国生物样本库中49万名40—69岁参与者的遗传和健康信息,平均随访时间为8年。数据显示,每天多摄入25克加工肉类会增加发生全因痴呆的风险,而每天多摄入50克未加工红肉会降低发生全因痴呆和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未加工禽肉和总肉类摄入量与痴呆之间的线性趋势不显著。尽管较高的加工肉类摄入量与痴呆风险增加相关,但未在血管性痴呆上发现有统计学意义的线性趋势。APOE ε4等位基因的存在使患痴呆的风险增加3—6倍,但并没有显著改变痴呆与饮食的关系。

  结论:摄入加工肉类是发生痴呆的潜在风险因素,与APOE ε4等位基因无关。

  习惯性服用维生素D补充剂与新冠病毒感染风险

  该研究选取了英国生物样本库中8297名拥有新冠病毒检测结果记录的成年人信息。结果显示,习惯服用维生素D补充剂与新冠病毒的感染风险降低34%显著相关。基线时的循环维生素D水平或基因预测的维生素D水平与新冠病毒感染风险无关。服用维生素D补充剂与新冠病毒感染风险之间的关系并不因循环维生素D水平或基因预测的维生素D水平的不同而改变。

  结论:习惯性服用维生素D补充剂与新冠病毒感染风险降低有关,但不能排除这种负相关是由残留混杂或选择偏倚造成的可能性,需要进一步的临床实验来验证这些结果。

  素食、严格素食或杂食的5—10岁儿童的生长、身体成分、心血管疾病和营养风险

  研究纳入了187名5—10岁的波兰儿童(包括63名素食者、52名严格素食者、72名匹配的杂食者)的信息。结果显示,素食者的臀股部脂肪含量较低,但总脂肪和瘦体重与杂食者相似。严格素食者所有部位的脂肪指数都较低,但瘦体重与杂食者相似。两组的骨矿物质含量均较低。素食者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HDL)、血清维生素B12和25-羟基维生素D含量较低,但葡萄糖、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和甘油三酯含量较高。严格素食者身高更矮,且低密度脂蛋白(LDL)、HDL高敏C反应蛋白、铁和血清维生素B12和25-羟基维生素D的含量均较低,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平均红细胞体积较高。

  结论:严格素食与更低的心血管疾病风险相关,但也会增加营养缺乏的风险,降低骨矿物质含量和身高。素食者的营养缺乏不那么明显,但出乎意料的是,素食对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益处并不明显。进一步的研究可能有助于深入探索植物性饮食对儿童的益处。

  心血管症状影响咖啡摄入习惯

  研究选取39万名年龄在39—73岁之间欧洲人的信息,参与者自我报告了习惯性咖啡摄入量。结果显示,与没有相关症状的人相比,患有原发性高血压、心绞痛或心律不齐的参与者均更有可能少喝含咖啡因的咖啡,或者改变了喝咖啡的习惯,或者转为习惯饮用脱咖啡因的咖啡。

  结论:研究为心血管系统症状对习惯性咖啡摄入量的影响提供了因果遗传证据,表明人们倾向于根据血压和心率调节咖啡摄入量。这些发现表明,对习惯性咖啡摄入的观察性研究容易受到反向因果关系的影响,当与不喝咖啡或喝脱咖啡因咖啡的人比较得出对健康有益的结论时需要谨慎。

  21国流行病学研究未加工和加工肉类摄入量与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前瞻性城乡流行病学(PURE)研究]

  一项前瞻性城乡流行病学(PURE)研究纳入了来自21个低、中、高收入国家的13万人组成的队列,随访时间为9.5年。数据显示与摄入较少的非加工红肉(<50克/周)相比,较高的非加工红肉摄入量(≥250克/周)与总死亡率或主要心血管疾病之间均无显著关联。同样也没有在禽肉摄入量和健康结果之间观察到关联。与不吃加工肉相比,较高的加工肉类摄入量(≥150克/周)与总死亡率和主要心血管疾病的增加相关。

  结论:研究没有发现未加工红肉和禽肉摄入量与死亡率或主要心血管疾病之间的显著关联。相反,摄入加工肉类越多,死亡率和发生主要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就越高。

  高蘑菇摄入量与低癌症风险相关

  研究团队对1966—2020年发表的17项癌症研究进行了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纳入了1.95万名癌症患者的数据。研究发现高蘑菇摄入量与低总癌症发生风险相关。高蘑菇摄入量也与低乳腺癌和低非乳腺癌发生风险相关。研究还发现摄入蘑菇与总癌症的发生风险之间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与不食用蘑菇的人相比,每天吃18克蘑菇的人患癌症的风险低45%。

  结论:高蘑菇摄入量与较低的癌症风险(尤其是乳腺癌)之间的联系,可能暗示饮食中的蘑菇具有潜在的保护作用。

  使用红细胞脂肪酸指纹图谱来预测全因死亡风险

  为了比较红细胞脂肪酸水平与心血管疾病标准危险因素在预测全因死亡风险方面的能力,该队列研究纳入了2240名无心血管疾病的受试者(平均年龄65岁),进行11年随访。系统评估8个标准危险因素(年龄、性别、总胆固醇、HDL胆固醇、是否接受高血压治疗、收缩压、吸烟状况和是否患糖尿病)和28个脂肪酸指标与全因死亡率的关系。

  结论:在这组受试者中,红细胞脂肪酸模式与标准危险因素一样可预测未来11年的死亡风险。需要在其他队列中重复研究,以进一步验证脂肪酸指纹图谱作为全因死亡率的预测因子的作用。

  超重肥胖人群的牛油果摄入与腹部脂肪及口服葡萄糖耐受性

  一项随机对照试验,研究人员将年龄在25—45岁之间、BMI≥25的105名成年人(其中61%为女性)随机分为两组,12周内,干预组(N=53)每天吃一餐含1个新鲜牛油果的饮食,对照组(N=52)则不吃牛油果,只吃成分相似等热量的食物。对照组腹部皮下脂肪组织(SAAT)降低,内脏脂肪组织(VAT)与SAAT的比值升高。在女性中,干预组的VAT和VAT与SAAT的比值均降低。在男性中,两组腹部脂肪或血糖结果的变化没有显著差异。

  结论:每天食用1个新鲜的牛油果改变了女性腹部脂肪分布,但对于超重肥胖的成年人来说,并不能改善外周胰岛素敏感性或β细胞功能。

  2001—2018年美国成年人的超加工食品摄入量有所增加

  研究人员使用2001—2002年至2017—2018年国家健康和营养检查调查(NHANES)中具有代表性的4万名19岁以上美国成年参与者样本的24小时饮食数据进行了连续横断面分析。按照人口特征的变化进行调整后,从2001—2002年到2017—2018年,所有美国成年人的超加工食品摄入量都有所增加。分层分析中,除西班牙裔外,所有社会人口亚组的趋势一致。相比之下,在研究期间所有社会人口阶层中,微加工食品的摄入量显著下降。

  结论:大部分美国人都在大量摄入超加工食品,并且在过去20年中,超加工食品的摄入量有所增加。

  亚马孙河流域儿童每日能量消耗不会随着市场一体化而减少,且与肥胖无关

  农村人口经历着市场一体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儿童超重和肥胖越来越多地集中在中低收入国家。一项横断面研究收集了厄瓜多尔亚马孙河流域的某地区43名农村儿童和34名城市周边儿童(4—12岁)的数据。采用双标水法测量总能量消耗、呼吸计量测量静息能量消耗,并测量了饮食、身体活动、免疫功能和市场整合情况。

  结论:与膳食不同,此地区儿童总能量消耗与市场整合无关,不能预测肥胖。这些发现表明膳食摄入的变化,在中低收入国家超重/肥胖率增加的趋势中起主导作用。

  弗雷明翰后代队列中的全麦和精制谷物摄入量以及心脏代谢危险因素的纵向变化

  研究选取的3121名受试者均为美国弗雷明翰心脏研究后代队列研究的参与者,平均年龄54.9岁。在平均18年的随访中,大约每4年收集一次食物频率问卷(FFQ)、健康和生活方式数据。结果显示,较多的全谷物摄入量与较小的腰围增加相关,与较小的空腹血糖浓度增加相关,并与较低的收缩压增高相关。

  结论:在中老年人群中,用全谷物代替精制谷物可能是一种有效的饮食调整,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减轻腹部肥胖、血脂异常和高血糖,从而降低心脏代谢疾病风险。

  限制碳水化合物饮食引起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瘦体重高反应者”表型的证据

  该研究对548名成年受访者进行碳水化合物限制饮食(CRD)的网络调查数据进行分析,评估BMI与基线脂质标志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显示BMI与低密度脂蛋白变化呈负相关。低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G/HDLc)比率是代谢健康的标志,预示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增加幅度更大。

  结论:与典型的血脂异常模式相比,CRD引起LDLc升高,但心脏代谢风险较低。

  血糖指数对减重和肥胖预防是否重要?对“快”与“慢”碳水化合物对比证据的审查

  为了回答膳食血糖生成指数(GI)是否影响体重,研究者汇总BMI和膳食GI之间相关性观察研究的系统综述及较低GI和高GI膳食减重随机对照试验(RCT)的荟萃分析。43个队列共194万名成年人的数据显示,当比较最高和最低膳食GI组时,BMI的差异和变化不一致。70%的研究表明,最高和最低膳食GI组(27个队列中的12个)的BMI没有差异,或者最高膳食GI组(27个队列中的7个)的BMI较低。30项RCT的荟萃分析结果表明,在降低体重或体脂方面,低GI饮食的表现并不比高GI饮食好。一个例外是,当低GI饮食组的GI值至少比对照组饮食低20个单位时,糖耐量正常的成年人体重会减轻,但糖耐量受损的成年人体重减轻不明显。

  结论:只有少量的科学证据表明低GI饮食在减重和预防肥胖方面优于高GI饮食,GI作为碳水化合物质量的衡量标准,并不是BMI或膳食减重的决定性因素。

  2029名“纯肉饮食”成年人的行为特征和健康状况自报

  研究共纳入2029名实施了6个月以上“纯肉饮食”的成年人(年龄中位数44岁,67%男性),收集其营养和健康状况描述性数据。受访者自报对于健康改善(95%)、幸福感改善(66%—91%)和各种疾病状态改善(48%—98%)方面有较高满意度。自报的血脂水平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处于正常水平。糖尿病受访者自报的健康改善包括BMI降低、糖化血红蛋白的降低和糖尿病药物使用减少。

  结论:“纯肉饮食”对于成年人几乎没有出现副作用,相反自报了一些健康益处。不过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因素受到了“纯肉饮食”不同程度的影响。以上结论的普遍性以及这种饮食模式的长期影响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碳水化合物—胰岛素模型:肥胖大流行的生理学观点

  普遍观点认为,肥胖大流行是由过度摄入现代、美味、高能量密度的加工食品引起的,久坐的生活方式加剧了这一现象。然而,在能量平衡模型(EBM)指导下,尽管人们一直关注少吃多动,但肥胖率仍处于历史高位。

  该研究提出了碳水化合物—胰岛素模型(CIM)。根据CIM,高血糖负荷饮食引起的激素反应会导致体内脂肪沉积增加,从而推动正能量平衡。CIM为各种可修正因素如何影响能量平衡和脂肪储存提供了一个可检验假设的概念框架。这两个模型对肥胖管理有着本质上不同的影响,需要进行严格的研究来比较这两个模型的有效性,以产生最能包含证据在内的新模型。

  结论:与几乎所有复杂生物现象的模型一样,CIM 迭代不能提供所有因果机制完整和精确的解释,也不排除其他因果影响的存在。科学模型的价值在于激发讨论并为研究设计提供信息。而基于微弱和令人困惑的证据,过早声称伪造或驳斥CIM,阻碍了建设性的科学讨论。尽管存在争议,但重要的共同点可能已经存在。

  (来源:中营惠营养健康研究院)


0

热点排行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