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商务运行好于预期 外贸、消费规模均创历史新高
本报记者 韩松妍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成为全球第二大商品消费市场,货物贸易总额连续5年全球第一,吸收外资保持全球第二,对外投资稳居世界前列,设立2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签署全球最大的自贸协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在1月25日国新办举行的2021年商务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综合司司长郭婷婷表示,2021年商务运行稳中向好、好于预期,外贸、外资、消费规模和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占比创四个历史新高,多双边合作取得重大突破,实现“十四五”商务发展良好开局,为国民经济持续恢复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消费重新成为经济增长第一拉动力
数据显示,202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1万亿元,增长12.5%。其中,餐饮等服务消费有序恢复,餐饮收入增长18.6%,已接近疫情前水平。新型消费快速发展,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0.8万亿元,增长12%,占社零总额比重达24.5%。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5.4%,消费重新成为经济增长第一拉动力。
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负责人徐兴锋表示,从全年情况看,创新驱动特点明显,智能消费较快增长。各种新技术、新理念在消费领域广泛渗透,策展型零售等新业态新模式快速迭代,体验式、沉浸式、互动式消费新场景不断涌现,商旅文体、线上线下加快融合。同时也要看到,受疫情等因素影响,一些地区、一些行业、一些品种恢复还比较慢,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经营仍面临不少困难,保持消费平稳发展还需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商务部预判,2022年消费形势总体将继续保持恢复发展的态势。“作出这个判断基于以下3点:一是尽管当前疫情多点散发,但我国常态化疫情防控政策更加精准、科学,稳住了消费预期。二是中等收入群体不断扩大,居民收入水平稳步提升,稳住了消费基础。三是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等政策措施逐步落地见效,将会为消费恢复提供有力支撑,稳住了消费政策。”徐兴锋表示,下一步,商务部将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消费促进工作,促进消费持续恢复和升级,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重点做好以下5个方面工作:
一是提升传统消费能级。促进餐饮等服务消费恢复发展。
二是加快新型消费发展。鼓励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壮大智能、定制、体验、时尚等新型消费。推动老字号创新发展,促进品牌消费。倡导简约适度低碳的生活方式,促进绿色消费。更好发挥进博会、消博会等展会平台作用,扩大优质消费品进口。
三是促进城市消费升级。加快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推动步行街高质量发展,开展智慧商圈、智慧商店示范创建,让城市生活更加有品质;还要加快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健全社区商业配套设施,让城市生活更加有温度。
四是补齐乡村消费短板。加快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完善县域商业网络,健全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扩大农村电商覆盖面,从而促进农民收入和农村消费双提升。
五是办好消费促进活动。在做好疫情防控前提下,继续组织开展全国消费促进月、双品网购节、中华美食荟等活动,指导各地开展商旅文体融合、线上线下结合、城乡区域联动等一系列促消费活动,稳定市场预期,提振消费信心。
商务部确定2022年为“外贸巩固提升年”
去年,我国的外贸成绩亮眼,全年货物进出口39.1万亿元,增长21.4%,其中出口增长21.2%,进口增长21.5%,成为经济运行中的一大亮点。然而,有机构预测,今年外贸很难保持持续的高增长。“今年外贸形势十分严峻,稳增长的困难和压力前所未有。”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司长李兴乾说,外贸企业特别是中小微外贸企业综合成本明显上升,经营风险和压力处于高位,“有单不敢接”“增收不增利”。
李兴乾分析,从需求角度看,受新冠肺炎疫情、劳动力短缺、供应链中断、通胀压力上升等因素影响,全球经济复苏面临巨大的压力。受“疫苗鸿沟”、政策差距等影响,低收入国家和发达经济体复苏差距不断扩大,货币贬值、通胀高企。部分国家刺激政策过快退出,可能会引发需求萎缩、价格波动,进而影响到我国相关行业的出口。
从供给角度来看,国际供应链加速重构,发达经济体片面追求产业回归,正在分化市场,降低全球资源配置效率。全球供应链紊乱和瓶颈效应短期内难以彻底缓解,原材料价格过高、运力结构性失衡、芯片等重要零部件短缺持续存在。
“我们充分正视这些困难,更要坚定信心。”李兴乾说,从当前面临的形势出发,商务部确定2022年为“外贸巩固提升年”,着重提高中国外贸的综合竞争力。具体实施4项行动,一是跨周期调节稳外贸行动。充分释放政策效应,进一步提升出口信用保险作用,切实抓好外贸领域信贷投放,增强企业应对汇率风险能力。进一步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切实为企业纾困解难。二是市场多元化行动。充分发挥贸易畅通工作组作用,用好已经商签的自贸协定,办好广交会、进博会、服贸会等重大展会,指导企业巩固传统市场、开拓新兴市场。三是外贸供应链畅通行动。培育好国家加工贸易产业园、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等各类平台和载体,持续推进物流畅通、结算畅通。四是外贸创新提质行动。发挥好跨境电商、海外仓等新业态、新模式带动作用,建设好全球贸易数字化领航区,促进绿色贸易健康发展。
李兴乾表示,“中国外贸产业基础雄厚,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今年,外贸将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和量的扩张相比,我们更加注重质的提升。在各地、各部门和广大外贸企业共同努力下,我们有信心实现外贸开门稳,保持全年外贸运行在合理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