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膳食阻断结直肠癌的偷袭
今年4月,全球疾病、伤害和风险因素负担研究组发布了一项1990—2019年结直肠癌全球疾病负担报告。报告指出,在近30年的时间里,全世界结直肠癌病例从84.2万例跃升到217万例,死亡病例从51.8万例增至109万例。而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亦呈上扬态势。结直肠癌临床都有哪些表现?最常见的诱因是什么?日常应该如何防范?平衡膳食会带来哪些收益?近日,中食智库专家、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转移专业委员会委员、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结直肠肿瘤外科教授黄睿对这些人们关注的问题进行了科普解读,旨在让大众深入了解结直肠癌的危害,从源头上阻断结直肠癌的偷袭。
数据显示,目前国人结直肠癌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第2位,死亡率则居恶性肿瘤第4位,患病人群年轻化趋势日渐明显。研究还发现,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有一定的地域特点,例如城市比农村发病率高,发达地区又比欠发达地区发病率高,其中东部地区发病率为33.37%,显著高于其他地区。专家认为,结直肠癌的发病与生活水平的提高可能存在正相关关系。一些研究表明,当饮食结构中脂肪、红肉和含糖饮料的摄入比例增加后,患结直肠癌的风险就会被拉高。
黄睿介绍,结直肠癌百姓俗称为大肠癌,其发病隐匿,悄无声息,相当多的早期结直肠癌和癌前病变甚至没有任何“蛛丝马迹”,或者仅感不适、消化不良、大便潜血等。随着癌肿的进展,才显现出大便习惯改变、腹痛、便血、腹部包块、肠梗阻等症结,有的可伴有贫血、发热和消瘦等全身症状。从结直肠癌的解剖学发病轨迹来看,其发病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直肠、乙状结肠、盲肠、升结肠、降结肠及横结肠,且有向近端(右半结肠)发展的态势。不仅如此,结直肠肿瘤还能转移和浸润其他器官,蔓延到肝、肺、骨、脑、卵巢等重要部位,酿成严重后果。
黄睿表示,当前,结直肠癌的病因尚不明确,但有大量研究证据表明,结直肠癌与患者的环境地域、性别年龄、家族遗传、生活方式、膳食营养、疾病药物等因素关系密切。
一是环境地域。据世界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结直肠癌在北美、西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的发病率最高,排在内脏肿瘤的前两位,但在亚洲、非洲、拉美等地区发病率则很低。根据国家癌症中心的统计数据,中国结直肠癌发病率高低依次为东部、中部、西部等区域;东部又以上海、浙江等长江中下游地区高发。由此来看,结直肠癌“嫌贫爱富”,是个实实在在的“富贵病”。
二是性别年龄。结直肠癌患者中男性较女性为多,且以40—50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以2015年为例,我国结直肠癌当年新发病例38.8万例,占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的9.9%,其中男性22.5万例,女性16.3万例。同时,结直肠癌发病率在25岁之前处于较低水平,25岁之后快速攀升,80—84岁达到“天花板”。绝经后女性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也有所升高,推测雌/孕激素可通过一系列生物学原因起到抗癌功效。而女性到了中晚年,体内雌/孕激素水平逐步下降,自然也就失去了防卫功能。
三是家族遗传。结直肠癌家族史与结直肠癌发病风险的提升确有紧密关联。国外学者对63项研究共928万人的定量系统分析发现,一级亲属(父母、子女及亲兄弟姐妹)患结直肠癌的人群,其发病风险是普通人群的1.76倍。我国的一项队列研究共纳入73358名女性,平均随访时间7年,结果表明一级亲属患结直肠癌的女性发病风险是普通人群的2.07倍。
四是炎症疾病。某些患有炎症性肠病、糖尿病的病人,通常被视为易患结直肠癌的高危人群。这之中,炎症性肠病患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的发病概率为普通人群的2.4倍;而糖尿病患者的结肠癌和直肠癌发病风险分别是健康人群的1.38倍和1.20倍。此外,息肉和腺瘤对结直肠癌的形成也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五是膳食营养。肥胖是很多疾病的根源,同样是结直肠癌的祸首之一。体质指数每增加5,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增加5%;腰围每增粗10厘米,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增大2%。国内研究数据表明,中国人腰围每增加1个标准差,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则增高16%。另有研究报告表明,每日膳食纤维、全谷物、乳制品摄入量分别每增加10克、90克、400克,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则分别降低9%、17%和13%。
六是生活方式。结直肠癌病人通常有三大嗜好——抽烟、喝酒、吃红肉。与不吸烟者相比,吸烟者结直肠癌发病风险的相对危险度为1.18;且吸烟量每增加10支/天,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则增加7.8%。与偶尔饮酒或不饮酒相比,少量饮酒(每天小于28克)不会增加结直肠癌风险,而大量饮酒者(每天大于36克)的结直肠癌发病风险比值比为1.25。红肉如牛羊肉以及加工肉类每日摄入量增加100克和50克,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分别增加12%和16%。
事实上,超重、肥胖、膳食结构欠合理、过量饮酒、缺少体育锻炼、久坐少动、吸烟及家族遗传等诱因,均为结直肠癌高发的“幕后推手”,其中不健康饮食无疑是最可怕的“杀手”。黄睿说,预防结直肠癌的重要方法是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应多吃新鲜水果、蔬菜等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及粗纤维的食物,这类食物在肠道停留时间短,利于肠道毒素的排除。同时,这些成分也有利于肠道中有益菌的生长,可改善肠道功能,促进健康。反过来,喜好食用高油脂食物或加工肉类,罹患结直肠癌的概率则越大。
黄睿介绍,正因为健康饮食极为重要,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明确了平衡膳食八准则,即:食物多样,合理搭配;吃动平衡,健康体重;多吃蔬果、奶类、全谷、大豆;适量吃鱼、禽、蛋、瘦肉;少盐少油,控糖限酒;规律进餐,足量饮水;会烹会选,会看标签;公筷分餐,杜绝浪费。
而在上述准则中,关于蔬果及肉类摄入均有详细的说明和指南:一是蔬菜水果、全谷物和奶制品是平衡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餐餐有蔬菜,保证每天摄入量不少于300克的新鲜蔬菜,深色蔬菜应占1/2;三是天天吃水果,保证日均摄入200—350克的新鲜水果,注意不能用果汁代替鲜果;四是吃各种各样的奶制品,摄入量相当于每天300毫升以上液态奶;五是经常吃全谷物、大豆制品,适量吃坚果;六是鱼、禽、蛋类和瘦肉摄入要适量,平均每天120—200克为好;七是每周最好吃鱼2次或300—500克,蛋类300—350克,畜禽肉300—500克;八是少吃深加工肉制品;九是优先选择鱼,少吃肥肉、烟熏和腌制肉制品。
“避免营养过剩,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减轻体重,增加膳食纤维、全谷物、乳制品的摄入量,可多角度、全方位地遏制结直肠癌的上升势头,而这些正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做到的。”黄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