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胖点儿能抗冻?“囤肉”有讲究
春节过后,不少人感叹没能摆脱“每逢佳节胖三斤”的魔咒。别再用“多吃点儿能抗冻”来自我安慰了。近期发布的“科学”流言榜告诉大家——能抗冻的并不是脂肪。此外,空腹服药和饭前服药是一回事吗?辐照食品到底有没有放射性?长期喝纯净水会导致缺钙吗?……本期对近一段时间的健康谣言“一网打尽”。
流言 1 空腹服药 = 饭前服药
真相:饭前服药与空腹服药不是一回事。饭前服药指的是在饭前半小时左右服药,空腹服药指的是在8到10个小时之内没有进食的情况下服药。服用某些药物时,需要胃内绝对的“空”,而不是“饭前”胃内食物较少的情况。
业内专家介绍,如果没有区分清饭前服药与空腹服药的区别,首先会影响药物的吸收,贻误病情;其次可能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比如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
由于胃液呈酸性,所以有利于弱酸性药物吸收(药物解离少,分子型比例高,脂溶性高),而不利于弱碱性药物吸收。因此,在胃液中不崩解、到肠道才被吸收的肠溶片,就需要空腹服用。其他宜空腹服用的药物还有:驱虫药、滋补类中药、盐类泻药、阿仑膦酸钠片等。阿仑膦酸这种治疗骨质疏松的药,如果不是在空腹的情况下服用,就可能对食道造成损伤。
流言 2 辐照食品有放射性不能吃
真相:辐照食品是利用了放射性射线食品灭菌保鲜技术,其原理为利用高能电子束、X射线或γ射线等照射食品。由于其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辐射线可以使食品中的水分、微生物等发生电离破坏生物的DNA,进而破坏生物膜及产生细胞损伤现象,从而有效地杀灭食品表面的虫卵、细菌等有害物质,抑制食品发芽、腐烂等过程,从而延长食品的保存时间。
辐照食品与放射性食品不同。放射性食品通常是指在核事故发生后,放射性物质在食品内大量堆积进而使食品被核污染,放射性食品是不可以食用的。而辐照食品通常是受到国家有关监管部门的监督,采取严格的食品安全性评估机制,按照相关标准进行辐照以达到延长食品保存期,杀害食品表面有害物质的目的。
辐照食品没有放射性污染残留,已趋于成熟的食品辐照技术也不会对食品安全产生威胁,不会损失食品本身的口感和营养价值。
流言 3 身上“囤肉”可以抗寒
真相:有人认为较厚的皮下脂肪可以阻止体热散失,有助于保暖,所以长胖是对冬天最起码的尊重,天冷时“囤肉”可以抗寒。其实不然,无论身上“囤”再多的脂肪阻止散热,若自身产热有限,仍然不抗冻也不保暖。
人体的脂肪组织分为白色脂肪组织和棕色脂肪组织,其中棕色脂肪组织中含有大量的线粒体,当机体进食或遇寒冷刺激时能大量产热,快速供能,有利于抗寒。但肥胖者“囤”的几乎都是不产热的白色脂肪,御寒效果有限。
真相是,御寒抗冻不能依赖厚厚的脂肪,而是要靠发达的肌肉主动发热。总之,寒冷的冬日,不妨从“被动囤脂肪模式”切换到“主动囤肌肉模式”,把重点放在均衡的饮食和科学的运动上。如此不仅能御寒抗冻,还能收获满满的健康。
流言 4 多喝水可缓解嘴唇干裂
真相:健康的口唇颜色应红润光泽,皮肤光滑湿润,无干燥、脱皮、皲裂,对外界刺激无过度反应。而在秋冬季节常见的嘴唇干裂,只有很少一部分是因体内缺水所致,且只有在体内缺水十分严重的情况下才会出现。
口唇部的皮肤很特殊,主要由“内部肌肉”组成。其外是正常面部皮肤,其内就是口腔黏膜了。面部皮肤和口腔黏膜之间没有明显的分界线,这个交界区域就是我们的唇红区。平时说到口唇,就是这个部位,特指唇红区。相比身体其他部分的皮肤,唇红区的角质层更薄,而且没有毛囊、皮脂腺、汗腺等附属器官,甚至连基本保护神器——油脂都没办法分泌,所以出问题的总是它。
导致嘴唇干燥的情况,大多是微生物感染、不良生活习惯、其他皮肤病继发或药物等物理、化学刺激所致。如果只是感觉嘴唇发干,涂抹唇膏等日常护理是可以调理好的。但一旦起皮甚至皲裂,还有血滴渗出,那就是典型的唇炎了。唇炎是一种皮肤病,喝再多水也没有用,一定要到正规医疗机构接受治疗。在护理干裂的嘴唇时,需注意不要舔口唇部,也不要强行撕去死皮,应选择涂抹温和无刺激的唇膏,并且要注意防晒,少吃或不吃辛辣食物,作息规律,学会自我放松。
流言 5 橘子分公母,且母的更甜
真相:生活中有人把底部有一个小圆圈的橘子认作是母橘子,底部是小圆点的认作公橘子。并由此得出母橘子发甜,公橘子发酸的结论。其实,这种说法没有科学依据。
所谓的“公母之分”的关键,就是位于果实底部(与果柄相对位置)的“脐”,这其实是脱落的花器官在果实上留下的疤痕。橘子底部的“肚脐”就是花柱脱落的痕迹,多数是点状的。这些疤痕主要是运输水分和养料的维管束的残迹,因为下方的果皮组织发育速度通常比果实的其他部分慢(甚至不发育),所以形成一个略微凹陷的“脐”。
因为不同果实这一部分的果皮发育速度存在很大差别,所以同一品种的橘子中能看到不同大小、由点状到环状的脐部,不存在明显的界限来划分公母,也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脐部这一小块果皮的发育与果实的味道相关。
实际上,柑、橘、橙、柚都属于柑橘类水果,它们口感上的酸与甜,都和土质、肥料、日照、树龄等有直接关系;产地、品种、形状的不同,橘子的味道也不同。
流言 6 长期喝纯净水会导致缺钙
真相:人们日常摄入饮用水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给机体补充水分,而不是补钙,目前也没有研究表明喝纯净水与缺钙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因果关系。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成人钙每日摄入量为800毫克,来源主要是膳食提供。
饮用水虽然说对钙元素等矿物质的摄入能起到一定的贡献,但贡献程度依据水质硬度的不同,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世卫组织建议,最适宜的生活饮用水硬度约为170毫克/升(其中钙元素只占到40%)。按照每人每天饮用约1.2升水的平均水平来计算,正常情况下从饮用水中摄取的钙最多100毫克,明显低于膳食提供的钙含量。
其实,机体是否缺钙与多种因素有关,除了钙元素的摄入量之外,还包括年龄、雌激素水平、机体生理和病理状况、维生素D的营养状况、用药情况、膳食中是否存在抑制钙吸收的因素等等。换句话说,钙的摄入量是影响钙营养状况的主要因素,但并非唯一因素。
业内专家表示,由于纯净水在加工过程中,确实会在去除有害物质的同时过滤掉矿物质,因此纯净水偶尔喝喝没关系,但也不推荐作为日常饮水长期饮用,从科学、经济和卫生的角度综合考虑,白开水还是最适合人体的饮用水,提倡以白开水作为长期主要的饮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