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是预防骨质疏松工作的新起点
为提高广大居民对骨骼健康的关注,唤起对骨质疏松预防的重视,同时,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发展,由中国保健协会主办,河北御芝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协办的中西结合与预防骨质疏松研讨会近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
中国保健协会荣誉理事长张凤楼在发言中提到,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中国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19.2%,也就是说,平均每5人中就有1例骨质疏松患者,骨质疏松已经成为影响健康的一大隐患,骨质疏松预防工作刻不容缓。老年人群对骨质疏松的预防,需要做好健康知识的普及,同时也需要企业用社会责任影响整个产业集群,为群众带来更多的健康、更多的好处。
中西结合与预防骨质疏松研讨会现场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主任医师、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骨关节疾病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孙卫东表示,骨质疏松表现为骨量低、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骨折不会造成生命危险,但是髋骨骨折是人生的最后一个灾难,有20%的病人在1年之内会死亡,有50%的病人会致残。同时,普遍性骨折的病人,在1年之内有20%会发生再骨折,所以要重视骨质疏松的预防工作。”
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叶祖光表示,中药在解决骨质疏松、增加骨密度方面,有着长期的临床经验及丰富的理论知识作支撑。中医讲究治未病,中药类保健食品能够减缓骨质疏松症疾病发生的风险因素,延缓它的发生,做到在未发病之前延缓甚至阻断它。凡是增加骨密度、延缓骨质疏松的保健食品,一多半都含有中药成分。
孙卫东介绍,中医药对各类因素引发的骨质疏松有一整套的理论实践经验和治疗原则。在临床上针对不同症型的骨质疏松,主要以骨碎补、葛根等成药配合软骨素、碳酸钙等西医药品进行治疗。目前临床上70%的中成药是西医院的大夫开具的,中药已经成为治疗骨质疏松基础用药的重要环节。
叶祖光表示,中西合璧的模式,既发挥现代医学或营养学的作用,又发挥中医药养生保健的作用,使二者做到珠联璧合,优于单一的配方,达到互补,起到“1+1大于2”的作用。
世界卫生组织健康教育促进研究中心顾问孙树侠说:“从营养学的角度来看,钙质是构成骨骼的原料,骨质疏松就是骨骼里的钙量减少了。但是,只补充原料是不够的,还需要其他营养元素把材料运输到位。三七、葛根、骨碎补这些中药材可以帮助疏通骨骼筋脉,促进体内钙的沉积和转化。所以,中西结合的方法,对于中老年人群营养补充预防骨质疏松意义重大。”
河北御芝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首席科学家张兰兰表示,御芝林一直致力于中医药现代化发展,以中医药为基础,探索、研发中西结合产品。御芝林优韧集胶囊研发之初便遵循中西结合、通补结合的理论体系,组方上注重以补肾填精为主,同时加以活血通络的基本原则。
强健骨骼是预防骨质疏松症的根本,远离骨折、脊椎变形是预防骨质疏松症的终极目标。为促进防治骨质疏松事业发展、帮助中老年人跨越骨骼健康难题,中国保健协会副理事长王中邀请现场嘉宾共同启动“健康骨骼万里行”公益活动,旨在让更多中老年人群体参与科普讲座、健骨教学、骨质筛查等活动,提高人民群众骨骼健康意识,积极倡导健康生活方式,营造全社会重视健康骨骼的良好氛围,打响全民骨骼健康防卫战。
(李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