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HACCP应用发展报告(1980-2021)发布
本报记者 杨晓晶
日前,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发布《中国HACCP应用发展报告(1980-2021)》(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总结了30年来HACCP(即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在我国的应用与发展、食品企业建立实施情况,以及有关HACCP研究、应用展望和30年HACCP大事记。
HACCP体系是对可能发生在食品加工过程中的食品安全危害进行识别、评估,进而采取控制的一种预防性控制手段。据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介绍,在过去的50多年里,HACCP体系作为最经济、最有效的食品安全控制体系之一被广泛接受,为政府和企业有效控制食品安全危害,提高食品安全的整体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供了积极帮助。随着人类对食品安全要求的逐步提高,HACCP理念、体系、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在现代食品安全管理领域的作用日益突出。
在我国,HACCP理论技术研究不断深入,推广力度不断加强,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对提高中国食品企业食品安全管理的整体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并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报告》指出,HACCP将成为保证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
从政府管理层面而言,HACCP体系作为国内外共同认可的食品安全保证体系,已经是各国食品安全法规中不可或缺的内容。2006年,欧盟颁布新指令,要求所有食品企业建立HACCP体系;2011年,美国推出《良好操作规范以及危害分析和基于风险的预防控制措施》和《第三方审核机构/认证机构认可计划》等配套法规,全面推行HACCP预防性安全控制体系,要求所有出口美国的食品企业必须全面满足该法规要求。2019 年,加拿大发布相关条例,要求食品企业建立有书面计划的HACCP管理体系。
在我国,2015年10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明确鼓励食品企业积极采用HACCP体系;2019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风险高的大型食品企业要率先建立和实施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未来塑造新时期食品安全保证体系过程中,将继续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入手,保证HACCP体系成为我国食品企业安全控制的有效手段的同时,进一步推动我国HACCP认证制度更加“国际化”。
从产业链条而言,当前,HACCP体系的应用经逐渐延伸至“农田—餐桌”的全过程,包括种养殖环节、生产环节、储运和仓储环节以及餐饮消费环节。可以预见,未来在食品生产、储运和仓储以及消费等环节应用中,HACCP体系将成为明显的趋势。
从贸易要求而言,企业建立和实施HACCP体系已经成为食品市场准入和食品国际贸易的基本条件。当前,世界各国陆续将HACCP体系作为企业生产和贸易的基本要求,不仅针对的产品类别逐步增加,而且正在向与食品接触的包装、容器等领域扩展。其中以HACCP原理为基准的ISO 22000国际食品标准、BRCGS食品安全全球标准、IFS国际食品标准、SQF食品安全与质量认证已经在世界各地食品生产企业得到广泛应用。应用HACCP 理念对食品供应链进行全面的危害分析并进行有效控制,已经成为食品安全控制和贸易的必由之路。
从应用而言,我国企业应用HACCP 体系、申请认证的数量逐年递增,这将有助于提高我国食品安全控制的整体水平。
《报告》认为,推动中小食品企业应用HACCP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我国共有食品生产加工企业44.8万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6万家,规模以下、10 人以上企业6.9万家,10 人以下小企业小作坊35.3 万家,占全国食品企业总数的94.2%。推动中小企业应用HACCP 体系是提高我国食品产业整体状况的有效途径。但多数中小企业尚未认识到HACCP 体系的优越性和建立HACCP 体系的必要性。下一阶段,中小型企业应逐步成为我国推广HACCP 体系的主体,针对中小企业的实际,分层次、分步骤、分阶段推进,鼓励中小企业根据自身的能力及产品特性,逐步应用,适度应用。
利用外部力量为中小型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分层次推出应用通用模式和专用模式,降低应用难度,使中小企业逐步接受和采纳HACCP体系。
《报告》指出,推进新技术与HACCP的有机融合成为重要举措。未来,HACCP将更加系统化、程序化,通过通信技术、设备与生产过程智能管制系统的结合,实现实时纠偏措施、验证和数据记录。区块链、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将成为食品信息追溯、应急响应处置、更具风险防御功能的工具。
此外,应进一步推动我国HACCP认证制度与国际接轨,加强国际化互认,进一步加快“中国标准”与国际接轨,促进行业交流,促使HACCP认证制度逐步走向世界先进水平。
食品安全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应积极搭建我国实施HACCP体系的平台,实现多元主体共同促进HACCP体系的推广,进一步提高认证的有效性和规范性,加快社会对HACCP认证的认知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