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味品:能松口气,但还得绷紧弦
目前,调味品行业正迎来多重利好消息,市场逐步回归正常。龙头企业提价基本结束,经销商提前订货基本完成,整个行业的消费旺季到来,厂商开始着手终端动销。社区团购等新兴平台对整体价盘的影响正在逐步减弱,市场竞争趋于良性。当前,大多厂家都在忙着年底冲刺业绩,而经销商也在抓紧铺货争取拿更多返点。结合整个消费路径来看,短期内调味品行业依旧充满不确定性,预计重重利好带来的成绩会在明年上半年显现。
终端市场持续改善
今年调味品普遍面临的难题就是“产旺销不旺、供旺需不旺”,导致整个渠道库存一直处于高位,因此各大企业不得不在进入下半年后,将重点工作放在清库存方面,随着各项举措的落地,工作成效也开始显现,渠道库存逐步恢复良性。
在11月中旬,国金证券通过对北京、天津及上海等地27个样本点的草根调研结果显示,在基础调味料方面,海天味业酱油和蚝油产品的货龄均集中在3个月出头;千禾零添加酱油货龄在3—4个月;太太乐原味鲜系列酱油货龄集中在3—5个月;恒顺醋业的食醋集中在3—4个月,优于千禾;厨邦蚝油的货龄在5个月左右。
而在复合调味料方面,颐海国际的货龄普遍在2—3个月,要比基础调味料新鲜1—2个月。当前为火锅底料消费旺季,火锅底料整体动销情况良好,与国庆期间调研结果相比,颐海的火锅底料货龄新鲜1个月左右,天味的火锅底料货龄新鲜1—1.5个月,两家头部企业周转情况稳中向好。
调研结果显示,随着消费旺季的到来,各大调味品企业在KA渠道的促销力度也开始慢慢减弱,多以满减或捆绑销售为主。
但从铺货率方面看,在终端展开激烈角逐的,龙头企业依旧是“主角”。
比如在基础调味料方面,海天和厨邦依旧是铺货率最高的品牌,且堆头也更加强势;而千禾、六月鲜、太太乐等品牌也在各自优势市场崭露头角,像金龙鱼丸莊等品牌铺货率则要明显低于前者。
而在复合调味料方面,颐海国际和天味食品依旧强势,尤其是颐海国际主打中式复合调味料的“筷手小厨”,去海底捞化进程也明显加快。相比德庄、草原红太阳、小肥羊等火锅底料企业,两强在陈列上占据复合调味品货架主要位置,有着压倒性的竞争优势。不过,后面几家品牌也开始在局部市场发力,虽然对颐海国际影响较小,但对天味食品的挤压还是比较明显。而作为该品类的跨界品牌,像海天、厨邦的火锅底料及中式复合调味料,在调研区域内尚未铺货。
由此也不难看出,无论是基础调味品还是复合调味料,传统巨头的传统单品依旧是线下市场的主力军,而新兴品牌或者品类,要想在线下市场逆袭,可能性越来越低。
未来不确定性因素增加
目前来看,整个终端市场正在改善已是事实,但这并不能完全决定整个调味品市场的走向。
一方面,最终决定企业成绩的是消费者用钱包作出的投票。
在家庭消费市场,购买力下降和消费日趋理性在潜移默化间影响了消费者对调味品的热情。叠加上同品类和跨品类带来的进一步细分,导致具体到企业层面的销售业绩集体承压。
而在餐饮端,零星疫情依旧给整个行业带来巨大挑战。根据11月15日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数据,今年10月,全国餐饮收入4460亿元,同比增长2.0%;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976亿元,同比增长4.0%。今年1—10月,全国餐饮收入37211亿元,同比增长25.7%;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8536亿元,同比增长30.4%。
根据目前餐饮行业的整体发展趋势,对于追求成本的餐饮终端而言,更具个性化的标准化定制甚至预制菜等新兴品类也开始给普通预包装调味品带来巨大冲击。
另一方面,涨价带来了红利。
目前,行业龙头大部分已经在今年第四季度完成涨价行为,而针对本年度旺季的备货基本已经完成,并且这批备货的消化日期要覆盖到春节,所以不少企业也坦言,此番涨价的体现主要集中在明年。
而众所周知,经销商即便要将价格完全传导至终端,至少也要1—2个月左右,而这个时间也恰巧覆盖了整个春节旺季。而究竟能不能成功传导,既考验经销商的终端掌控力,又考验具体品牌的市场话语权,还要结合当地市场的实际情况,既要天时和地利,也要人和,难度并不小。
另外,虽说社区团购等新兴渠道对整体价盘的影响正在减弱,但并不是没有。比如在国金证券的上述报告中就指出,社团渠道的平均折扣率为30.5%,以海天750ml味极鲜为例,社团渠道到手价格平均要比线下渠道便宜20.4%左右。随着社区团购等新兴渠道对消费者消费习惯的培育,势必也会流失掉部分客源。
因此,正如中信建投在研报中所言,自9月末以来,多家调味品头部企业宣布提价。短期调味品利润压力依旧较大,且20Q4—21Q1的基数相对较高,即使经过一定提价,基础调味品短期业绩大幅改善概率较小,利润表现预计将在明年Q2左右才能有更明显体现。
从基本面来看,调味品板块仍是明年重要的投资主线。同时,调味品经过前期上涨后,进入调整阶段,且边际改善已经出现,长期发展逻辑保持不变。
(矛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