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种质资源“芯片” 促进种业提速发展
农业农村部日前公布了确定的第一批国家级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圃)。新疆共有“一库两圃”入选,其中就包括了依托新疆农业科学院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以下简称“新疆农科院品资所”)建设的国家中亚特色作物种质中期库(乌鲁木齐)。国家中亚特色作物种质中期库(乌鲁木齐)花落新疆农科院品资所,得益于“十三五”以来,该所重点围绕农作物种质资源的收集保护与创新利用、平台建设、团队建设、人才培养等,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为推动自治区农业和种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源、人才、技术等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疆农科院品资所不断创新,取得一系列科研成果。
守护种业之“芯”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种质资源是种业科技创新的源头,加强种质资源的保护利用是全面打好种业翻身仗的关键。新疆农作物种质资源收集工作自20世纪50年代初开展以来,一代代资源人默默守护着种业之“芯”。
新疆及中亚地区农作物种质资源及其近缘野生植物资源丰富,“十三五”以来,该所加大了农作物种质资源收集与创新的研究力度,在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收集小麦、玉米、大豆、鹰嘴豆、棉花、花生等种质资源8000多份,完成繁殖更新5000余份,建立了数据库,筛选出一批具有优异性状的资源加以利用,累计向科研院所、高校、育种家等单位提供种质资源5600份,为作物育种、种业发展及农业可持续提供资源保障。
该所全面完成了自治区89个县(市、区)的农作物普查与征集任务和25个重点县的系统调查与收集工作任务,累计收集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牧草绿肥等各类作物种质资源5530份,其中,3549份资源移交至国家库(圃),基本查清了新疆农作物种质资源家底,使一批珍稀、濒危、特有资源与特色地方品种得到有效保护。同时,该所发掘了一批具有潜在利用价值的优异种质资源。如地方品种“且末香蒜”蒜期大蒜素比普通平原蒜高5—7倍;糜子地方品种“阿勒泰塔尔米”,属低糖农作物;玉米地方品种“六十黄”,特早熟,生育期只有60天;野生资源黑果枸杞是迄今发现原花青素含量最高的天然野生果实之一,也是有效的天然抗氧化剂,被誉为“软黄金”。
新疆农科院品资所持续加大中亚地区和国家的种质资源收集力度,通过国际科技合作等项目开展合作交流,累计收集引进了小麦、大麦、燕麦、玉米、棉花、水稻、高粱、向日葵、食用豆、蔬菜、香料等作物及野生近缘植物资源4000余份,极大地丰富了我国作物种质资源的种类和数量。
加大种源科技攻关
丰富的种质资源是优质品种选育的前提条件,种质资源的挖掘鉴定与创新利用是品种创新的基石。该所在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源收集保护的同时,开展资源的鉴定与品种的选育等工作,助力乡村振兴。
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南疆综合试验站立足南疆,主要开展大豆品种的选育与示范,引进大豆新品种1900余份,筛选的大豆品种中“黄30”“合农71号”已成为南疆地区大豆主栽品种,年推广示范面积15—20万亩,占南疆大豆总面积80%以上。连续3年不断刷新全国麦后夏播大豆高产纪录,2019年亩产304.8公斤,2020年亩产310.74公斤,2021年亩产330.39公斤,研发的窄行密植种植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新疆农科院品资所在“访惠聚”工作中不断发挥专业优势,筛选适宜当地农业产业化的品种与种植模式,坚持“产业发展优先、成果转化高效、绿色高质并重、开放共享共赢”的原则,以推进谷子品种引进、种植推广、精深加工全产业链为导向,以加快科研成果研发、转化、应用、推广为抓手,成功将“制种小麦+复播谷子”在喀什疏勒县进行推广种植,从2018年800亩发展到2022年7万亩的规模化种植,亩产从200公斤提高到400公斤。同时,还吸引企业落地进行收购与后加工,实现“品种+农户+企业+产品+市场”的全产业链模式,助力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
“制种小麦+复播谷子”种植模式,2019年成功入选第九批国家“一村一品”。2021年,“科创中国、小米先行”项目落户疏勒县。2022年,该所还牵头成立了新疆首家谷子产业技术研究院,积极推进新疆谷子产业发展。复播谷子不仅带动了疏勒县特色产业发展,还成功吸引了2家企业在疏勒县库木西力克乡投资建厂。小谷子大产业,复播谷子成为喀什地区的一张亮丽名片。
护航种业管理
新疆农科院品资所利用丰富多样的农作物资源和多年从事资源研究工作的优势,制定出适用于我国的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以下简称“DUS测试”)的技术标准,并在品种管理和司法鉴定中发挥作用,有效地提高了品种管理水平。
该所充分利用遗传多样性丰富的新疆特色农业植物资源优势,制定了西瓜、甜瓜、鹰嘴豆、棉花等8个国家标准和农业行业标准,其中5项填补国内空白,已成为国家开展品种保护、品种登记和司法鉴定等工作的依据;首次将SSR分子鉴定技术应用于西瓜DUS测试,制定了西瓜品种鉴定技术规程SSR分子标记法(国家农业行业标准),构建了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农作物DUS测试表型数据库,填补了国内空白,补充和完善我国甘新区玉米、棉花、小麦和水稻等DUS测试表型数据库,保护和促进了新疆乃至全国的新品种自主创新和商业育种工作,规范了种业市场秩序。
同时,该所还构建“DNA分子指纹数据+田间表型数据”筛选近似品种的新模式,提高近似品种筛选精准度,减少田间鉴定种植的近似品种数量,节约资源投入,为疑似实质性派生品种提出预警,也为新品种审定、登记、新品种保护及司法维权提供技术支撑。
2012—2021年间,新疆农科院品资所测试机构共完成了14种作物、3947个品种的DUS测试评价。
种质资源收集保护永远在路上。新疆农科院品资所所长徐麟表示,“中亚特色作物种质资源中期库已列入‘十四五’国家级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圃建设布局,我们将立足新疆,面向中亚地区,广泛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评价与创新利用,力争建成具有区域特色且有较大影响的新疆农作物种质资源保存利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