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食品安全 汇聚热点新闻

中国食品网 > 市场监督 > 详情

属地管理助力农产品质量安全再上新台阶

22-02-18

  近几年,我国农产品质量不断上升,在其管理体系完善程度和要求均有所提升的基础上,监管重心正在逐步下移,越来越多的管理办法和实践侧重于依托地方重要农产品管理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在生产、流通环节的属地管理。但是,目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还存在条块分割、理念不一等问题,在形成标准、信息整合和经验推行之前,现阶段针对地方主要农产品属地管理的探索尤为重要。

积极落实属地管理

  我国多年来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十三五”规划、《“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等文件,都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做出了明确部署。进入2021年,中央有关部门更是接连出台了包括《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落实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食品安全查验要求的通知》《关于加强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的意见》《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化追溯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围绕农产品田间生产、流通和近年来实现多点发展的溯源项目,从管理体系上编织了更密集的质量安全保障网络,明确了更具体的实际要求。

  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更加完善,其管理责任划定与我国农业产业链特征有关。由于国土面积广阔且农产品需求多样,我国农产品品种丰富,同一品种也会存在多地生产。同时,农产品的生产端和流通环节的参与主体复杂,特别是中间流通环节,其中很多主体同时参与了生产、批发、零售环节,各类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集于一体。在此基础上,近几年又有多种新技术和信息化赋能,使得还未完成分工和现代化的农业产业链更为繁复。在没有充分实践的情况下,这样的农业产业链结构很难一步到位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和办法,包括不同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制定也要有多个地区的试点。再加上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条块分割、理念不一等问题,在形成标准、信息整合和经验推行之前,现阶段针对地方主要农产品的属地探索就尤为重要。

  完善监管体系建设,积极落实属地管理。例如,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强化监管体系建设,积极落实属地监管责任,着力推进监管重心下沉、监管关口前移,完善网格化监管架构。一是在区农业局增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股,负责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综合协调工作。二是依托9个规模设施蔬菜企业建立9个局属的农产品安全监管服务中心,主要负责本企业的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并配合省、市、区三级监督检查工作。三是聘用52名村级农产品安全协管员,协助乡镇监管机构做好村街的摸底调查,政策宣贯,协助安排技术指导培训,指导农户自检,完善生产记录等相关材料,协助省、市、区监督检查农产品安全监管相关工作,覆盖全区284个村街,做到了监管工作全覆盖,不留死角。

实行全产业链溯源

  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属地管理原则,业内人士认为,由于农产品种植养殖、收购、储存、运输、加工过程复杂,为了确保农产品安全,针对一定区域内的重要农产品,将安全质量属地管理融入产业链有多种方式,最常见的是农产品全产业链溯源。实行追溯机制,可以避免多部门管理造成的责任不明。以追溯机制为基础建立健全监督机制与惩戒机制,对整个过程各个环节监管不力、玩忽职守者给予严惩,可以有效保证农产品生产各环节安全。

  如今,很多地方政府和相关主体都搭建起了针对特色农产品的溯源系统,但因为投入不到位、不同主体对溯源的认识不一致等瓶颈,部分溯源系统难以覆盖各类主体和全产业链,如果再有存量数据使用不到位的问题,就可能形成“溯源孤岛”,溯源信息价值难以体现出来。对于县域地区内个别农产品的溯源系统,由地方政府搭建往往是相对有效的,因为地方政府具备统筹协调不同部门以及充分调动各类资源的能力,同时,在解决局部技术和要素难题时可吸引市场主体参与。业内人士建议,应建立生产经营主体管理制度,将辖区内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逐步纳入国家平台管理,组织生产经营主体实施追溯,并对落实情况进行监督。组织辖区内监管、检测机构加快应用国家平台,规范开展监管、检测信息采集,及时将基地巡查、执法检查、检验检测、产品认证、评估预警等信息纳入国家平台管理。开展追溯示范点创建活动,组织辖区内统一规范开展追溯工作,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同时要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加快追溯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生产经营主体、检测机构和基层监管机构追溯装备条件。

  业内人士表示,要搭建信息化追溯平台。建立“高度开放、覆盖全国、共享共用、通查通识”的国家平台,赋予监管机构、检测机构、执法机构和生产经营主体使用权限,采集主体管理、产品流向、监管检测和公众评价投诉等相关信息,逐步实现农产品可追溯管理。各行业、各地区已建追溯平台的,要充分发挥已有的功能和作用,探索建立数据交换与信息共享机制,加快实现与国家追溯平台的有效对接和融合,将追溯管理进一步延伸至企业内部和田间地头。鼓励有条件的规模化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建立企业内部运行的追溯系统,如实记载农业投入品使用、出入库管理等生产经营信息,用信息化手段规范生产经营行为。

资本介入完善属地管理

  在行政监管逐步细化的基础上,农产品质量安全属地管理离不开对于具体产业的充分介入。

  面对那些对深加工依赖度较高的农产品,地方政府通过引入或扶持深加工环节企业,可以促进相关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完善。以贵州兴仁薏仁产业为例,有些地方农产品当地企业之前只进行收购、包装等初级加工,在当地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的支持下,部分企业在延伸产业链、形成品牌的同时,完成了对当地薏仁产出的分级和价值提升工作。为了更好打出品牌,贵州龙头企业近年来启动薏仁品种的改良工作,为小农户提供种子和生产指导,在产业转型的基础上也成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属地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农产品质量安全属地管理体系中,金融的作用不容忽视。一方面,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所反馈的信息可以作为金融服务的依据,金融机构运用系统中提供的数据信息可以创新更多金融服务方式,服务那些受益于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农业生产主体,以推动农产品生产的绿色化和高质量;另一方面,金融机构也可以与提供产品分级、绿色生产服务的主体开展合作,帮助农户更便利地享受生产性服务,带动绿色农业理念深入人心。例如,山东安丘市的金融部门就与当地供销社达成合作,通过为供销社提供足额信贷支持,帮助其向农户提供的土地服务价格降到最低,实现了当地蔬菜种植的绿色化转型。锦泰保险公司则开发了农产品品质保险,依据第三方检测结果进行理赔,并将其作为增信依据。去年以来,这一产品又完成了从B端到C端的延伸,通过数据信息上链,让消费者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农产品生产情况,也更有助于地方农产品品牌打造和行业标准的制定。除此之外,金融部门还可以深度参与农产品流通中各类平台的搭建工作,从资金流通等角度提升流通环节和场所的治理效率。

  业内人士表示,要支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产品质量安全属地管理体系建设,形成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进一步完善属地管理体系建设。

  (朱美乔 综合整理)


0

热点排行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