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食品安全 汇聚热点新闻

中国食品网 > 市场监督 > 详情

监测畜禽食品致病微生物污染

22-04-15

  本报讯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日前以视频会议方式,在北京举办了畜禽食品中致病微生物监测防控前沿技术研讨会。该技术荣获2021年度长城食品安全科学技术奖特等奖。

  畜禽食品中致病微生物监测防控前沿技术应用研究作为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的应用性研究课题项目,于2010年启动,已形成全国动物性食品微生物风险监测分析平台。该平台已覆盖全国99.13%的区县级行政区域,10余年来共监测畜禽食品13.5万份,获得监测数据57.6万条,向国家有关部门提交畜禽食品微生物监测报告15份,全局性掌握了我国畜禽食品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中致病微生物的污染特征,为防范食源性疾病暴发挥了重要作用。配套使用的食源性致病微生物检测技术作为工作手册已在多部门应用,提高了检验时效性,节约了人工成本。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风险监测一室主任杨大进指出,获奖是对以往工作的承认,如何借助已经取得的成果并将其进一步开展更深层次的研究是需要思考的问题。此项技术自开展研究应用以来,对推进我国畜禽食品致病微生物监测防控工作的效率及精准度已体现出非常好的实际应用价值,希望此项研究能够在与相关大专院校和企业的联合下围绕研究重点,加快研发和推广应用速度,为我国畜禽食品中致病微生物防控作出更大贡献。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彭子欣针对具体研究内容及其工作现状进行了介绍。目前,我国在开展畜禽食品安全防控中虽然取得了不少成效,但致病微生物污染和抗生素耐药性仍是需要下大力解决的两个重点问题,这主要与动物养殖端使用抗生素、生产和销售过程缺少微生物有效控制等有关。针对上述问题,项目团队从畜禽食品生产源头入手,对致病菌污染及抗生素耐药性开展控制技术研究,研制了多项畜禽用致病菌快检方法,对致病微生物的污染来源、传播途径和流行特征开展深入表征。推进技术成果的转化,也将促进技术在应用环节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整体上提高畜禽食品安全监测的效率与质量。

  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罗云波在研讨会上指出,此项目在技术研究与应用平台专业的基础方面做得比较扎实,为社会应用与提升项目的国家认可打下良好基础,从技术到产品、从收集信息到提出政策建议,对开展畜禽食品致病微生物监测防控提供了科学的支撑服务平台,该项目接地气、实际应用价值强。项目获得2021年度长城食品安全科学技术奖特等奖,也说明了对其作用和效果的认可。当前,我国食品领域的科学技术研究成果不少,但转化率还不是很高,还需要加强与国家层面有关单位联系,获得更多政策、资金方面的支持资助,并深入企业应用。争取国家出一点、企业投一些,确实把这样的好技术、好项目从技术层面转化到社会政企工作应用层面,为我国乃至全球畜禽食品中致病微生物领域需要的监测防控工作提供前沿技术支撑。

  中国食品报社副总编辑粘新表示,中国食品报社长期关注畜禽食品致病微生物监测技术前沿科技发展动态,也多次报道过类似的科学技术成果。该项目具有行业领域的领先性、代表性、技术前瞻性。同时,他建议项目主管方及研究团队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广度,通过多种媒体平台让国家、企业、社会等各层面对项目的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给予更多关切、关心、支持,中国食品报全媒体也将发挥好行业权威新闻媒体的行业影响力,积极对项目进行宣传报道,希望各方加强协作合作,共同推进科学技术成果在社会各层面的转化。

  长城食品安全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副秘书长王子丹提到,项目未来要做好落地推广,长城食安奖秘书处将积极协助做好科学技术成果转化、推进项目向国家层面的奖励推荐申报。今年,长城食安奖秘书处将与国家相关媒体中国食品报全媒体、新华网等联动开展历届获奖项目宣传报道活动,开展成果转化试点工程,推动长城食安奖获奖项目成果转化。

  参会其他专家就此项目今后如何扩大技术合作范围,提升技术创新力,并进一步寻找技术创新点,将成果转化,形成今后可广泛使用的标准等提出了建议。

  专家认为,畜禽食品中致病微生物监测防控前沿技术应用研究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指导支持和社会各相关机构的共同努力下,形成了从“农场到餐桌”的多维度、全链条食品微生物风险监测分析及防控一体化技术体系。该技术体系对于发现畜禽食品安全隐患、掌握致病微生物污染变化趋势、支撑开展风险评估和标准制修订、控制致病微生物污染等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应用前景广阔。

  (陈燚 王慧娟)


0

热点排行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