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芦山“四字诀”守护粮食安全
本报讯 今年以来,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积极响应中央和省、市“种粮”号召,坚决扛起粮食安全政治担当,严格落实党政同责,聚焦粮食生产“多山少坝”实际问题,锚定创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山区粮经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奋斗目标,明确建设万亩粮经复合园区主攻方向,坚持“早、精、新、实”,奋力书写粮食安全与乡村振兴新篇章。
坚持“早”字当头,一马当先抢农时 紧紧围绕园区规划、地块、政策三个当头任务,坚持“早”字当头,坚决不误农时,赶在大春前完成全部任务。今年全县小春粮食播面已完成6086亩,同比增长1.43%,大春粮食播栽超90%。规划制定“早”。坚持“一号工程”一号抓,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一线调研,亲自督促规划进度,大大加速规划制定进程,形成“1573”建设思路,即1条粮经复合示范带、5个种植品种、7个重要节点、3个核心区。地块落实“早”。按照流水线作业的思路,规划制定与地块落实同步并行,通过猕猴桃等低质低效地块产业腾换、工程恢复、土地整理、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措施,目前已完成思延镇马渡水、龙门镇隆兴村、龙门镇王家村涉及的土地整理,核心区面积5000亩。政策出台“早”。率先制定出台《芦山县2022年粮经复合园区粮油规模化生产财政奖补方案》,统筹本级财政资金1000万元,将5类主粮、5类主体纳入奖补范围,按照种植规模分别给予300、400、500元每亩奖补,鼓励引导农民向新型经营主体聚集。
坚持“精”字为要,层层递进建粮园 充分发挥园区种植技术先导、精深加工、农旅融合等示范引领作用,三大核心功能区驱动,实现产业效益综合提升。一是精耕细作,改善种植模式。成立技术工作专班,大力推广“麦—玉—豆”“菜(油菜)—玉—豆”等旱三熟带状种植套种轮作技术。建设优质种质资源培育研究基地,涵盖粮油轮作示范推广区以及种苗培育智能温室大棚等8个功能区,实现种、产一体。二是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围绕思延现代农业园区,布局百亿食品加工园,延伸粮经作物产业链条,引进淮南堂、宏丰等9家省市级食药品加工企业,重点加工粮食、中药材等粮经产品,建成7座冷藏库,基本建成生产、加工、物流运输入市为一体的加工中心。三是精品农旅,拓展业态效益。投资1亿元规划集采摘、观光、旅游为一体的农旅综合体“龙兴之野”,面积1440余亩,一带三区多点精品点位,不断拓展业态效益。
坚持“新”字增效,携手创新聚合力 提升种粮效益,动员更多社会力量投身农业,开发电商营销外溢品牌效益是解决粮食生产问题的关键途径。新模式,政府引导聚国资。创新“示范基地+国企+农户”模式,聚拢汉丰农投、芦投等县级国企力量,发挥国资担当,通过建设先导性强、投资周期长、市场暂不愿进入的项目参与园区共建。新联结,经营主体聚农资。政策引导农户将土地、劳动力等资源聚拢在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村集体经济周围弥补资源短板,探索规模化高效种植,实现“抱团发展”。目前,园区内9个村集体经济连接36253名成员聚集集体资产5015万元、土地3357.56亩,87个农民专合社、70个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链接3000名成员发展1.9万亩特色种植。新理念,品牌触电聚效益。坚持将品牌培育外溢附加值、电商畅通市场销路作为园区建设效益提升的关键,引导多类市场主体,通过品牌包装、直播带货等方式,培育一批“芦粮油”“芦药”等品牌。其中,龙门花生、芦山青黛获国家级名特优新农产品认证。
坚持“实”字托底,一以贯之抓落实 夯实技术服务。整合部门、乡镇农技工作力量,编制《芦山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手册》《经济作物技术手册》,组建农技服务工作小队,分类编制粮经复合种植技术规程。今年以来,县级领导带队开展宣传指导6次,培训农户1000余人次,发放技术手册1000余份。坚实要素保障。坚持项目为王理念,先后整合13个农业、水利等涉农部门项目向园区建设倾斜,为园区提供坚实的要素保障。硬实考核评价。将园区建设纳入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加大考核权重。成立专项工作督导小组,清单制管理事项,设立事项时间节点,每半月督促进度,实现“目标明确、责任到人、按时推进、按事问效”。目前园区内高标准农田、数字农业等重大项目完成形象进度60%。
(聂欣琳)